ad93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山海相邀深河情深⑥|帮扶协作赋能“百千万工程”,描绘文化古村乡村振兴新图

  • 发布时间:2024-11-27 04:48:22文章来源:金羊网5376   

11月的河源,早晚寒风起,日间阳光温和。走进河源市和平县大坝镇水背村,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宽...

11月的河源,早晚寒风起,日间阳光温和。走进河源市和平县大坝镇水背村,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宽敞干净的乡间村道、灿烂绽放的幸福笑脸,处处透着勃勃生机。

乡村特色文化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资源,也是乡村文旅产业的独特优势。在开展对口帮扶协作中,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河源指挥部如何立足深河两地资源优势最大程度保护传承乡土文化资源,挖掘旅游潜力,推动“百千万工程”纵深发展?11月22日上午,“山海相邀 深河情深”全国主流媒体河源调研活动不断深入,媒体记者们前往活动第八站——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大坝镇水背古村阳明文化旅游区,探究深河指挥部助力推动“百千万工程”的做法。

擦亮文化新名片

古村焕发新活力

走进水背村,道路干净整洁,两侧绿树成荫,房屋错落有致,家家庭院内花团锦簇、绿意盎然,户户庭院外干净整洁、井然有序。行至不远处,一座特色鲜明的王阳明文化研学馆正紧锣密鼓地修缮中。媒体记者们在水背村详细了解该村突出“千年古村”“阳明文化”“客家文化”等特色文化建设,实地走访了休闲长廊、阳明广场、沿河步道、荷花观赏栈道、古榕树广场等,感受在深圳对口帮扶协作之下全村的变化。

大坝镇水背村是第五批中国传统古村落,明朝巡检司旧址坐落其中。水背村文旅资源丰富,拥有先秦遗址16处、古村落群8处,拥有近现代兴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剪纸、阳明纸和阳明纸伞等传统习俗技艺,先后获得“广东省古村落”称号,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素有“千年水背阳明客乡”之美誉。

水背村党支部书记陈冬介绍,王阳明文化研学馆选址在“乡府”的龙聚围,是一座坐北向南的府第式建筑,三堂两横布局的院子。研学馆建设面积达 3100平方米,投资约 580万元,馆内将展示阳明事迹以及其在和平巡检司的鲜为人知的故事,为世人了解王阳明以及和平建县历史提供窗口,同时也为传承阳明文化的研学游学、文史考察和乡村旅游等提供场所。此外,馆内还将集中展示剪纸、陶瓷、和平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深圳驻大坝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张亚国介绍,为打造对口帮扶协作典型和亮点,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生根,深河指挥部于2023年先后支持资金用于完善水背古村阳明文化旅游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

据悉,2021年,水背村被评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23年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同时被纳入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建设。目前,结合培育工作,水背村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景区内阳明文化研学馆、巡检司修复、游客服务中心建设等项目稳步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农文旅融合发展

产业激活内动力

在水背村古树缘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的百香果种植基地,工人们将采摘的百香果倒入数字化机器分选以达到去劣存优效果,之后色泽鲜艳、窝底完整、表皮光滑、个头均匀的果子被装箱后销往全国各地。

在媒体记者采访过程中,张亚国介绍,帮扶水背村推动阳明文化带动旅游发展的同时,工作队也积极推动当地农业产业与旅游相融合,吸引了广东古树缘生态农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落户水背村,投资打造了集300亩百香果种植示范园、花海观光、水果采摘、亲子游玩等于一体的古树缘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

水背村村干部陈俊杰介绍,古树缘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采用“村集体+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集中流转闲置土地发展以百香果种植为主导,融合农业生产、特色餐饮、休闲观光、亲子游乐等多种业态,建设集观光花海、农事体验、水果采摘、儿童游乐、研学旅行综合实践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园。该基地也是和平县“六个十万亩”产业建设的十万亩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

据介绍,“古树缘”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总投资650万元,其中水背村产业资金投入150万元,以年8%固定分红和按每亩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及水库租金收益,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约20万元。同时解决附近农民稳定就业35人,种植期、除草期、采摘期解决60多个临时就业岗位,固定工月收入3000多元,临时工每人每天100至150元。此外,通过示范带动效应,项目还带动周边100多户农户种植百香果。

广东古树缘生态农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葛小毛表示,目前基地可以年产黄金百香果约680吨,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公司年营业收入约2500万元,其中古树缘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年营业收入约1200万元。

据悉,深河指挥部大力推进水背村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挖掘传播优秀的阳明文化,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思路,帮助当地挖掘特色优势,在水背村原有产业的基础上鼓励企业拓宽经营项目,积极培育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推动富民兴村。

如今,水背村的村集体经济不仅得到了提升,村里的文旅项目更成为游客青睐的打卡点。截至2024年9月底,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88万元,预计2024年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

文、图|吴奕镇 袁文康 陈殷 彭文蝶 桑晓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推荐阅读
美利肯地材亚太区高级设计与市场总监LizzieKang:美利肯将在中国市

“参加进博会对美利肯地材业务产生了显著作用。自2007年投产以来,我们位于张家港的工厂在服务整个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利肯地材亚太区高级设计与市场总监Lizzi...

“极北寒测”正式开测,为消费者守护新能源汽车质量关

11月25日,2024中国汽研汽车指数“极北寒测”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复杂高寒环境测试启动仪式在中国汽研苏州阳澄半岛智能网联试验场顺利召开。 本次活动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发现卒中,一键导航快速急救广东258家卒中中心下月上线高德地图

记者张华、通讯员粤卫信报道:如何找到最近的卒中中心,尽快将卒中患者送院救治?11月22日,在广东省卒中中心建设经验总结交流会上,“广东省卒中急救地图3.0版”正式发布,全省258家经认...

天眼新知 — 宠物行业现状与发展:宠物如何成为家庭新宠并引领消费新风尚

从宠物经济崛起,看从边缘到主流的家庭消费变迁情感消费驱动下的宠物市场:从基本需求到精致生活的全面升级宠物产业与城市化并进:城市空间变革中的宠物经济新机遇在当今社会,宠物已经悄然成为许多...

羽绒制品“以丝代绒”造假产业链曝光,我国羽绒服相关企业超5.1万家

近期,央视曝光了羽绒制品造假产业链的问题,揭示了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一些不法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使用“飞丝”、“吊包绒”、“手感绒”等非羽绒材料填充羽绒制品,这些材料在外观和...

猜您喜欢

Copyright (C) 1998- yan.cnccs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研网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网友交流,只供网交流所用、所有权归原权利人,如有关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告之,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邮箱:bgm123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