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3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一代载人登月火箭来了!采用了哪些革命性技术?

  • 发布时间:2024-06-15 11:22:34文章来源:人民网15576   

新一代载人登月火箭来了!采用了哪些革命性技术? 6月14日下午,未来将用于载人登月等任务的...

新一代载人登月火箭来了!采用了哪些革命性技术?

6月14日下午,未来将用于载人登月等任务的长征十号系列火箭,成功完成了一子级火箭动力系统试车,这是该系列火箭的首次系统级大型地面试验,对多项关键技术进行了充分验证,将为我国实现2030年前载人登月打下坚实的基础。

动力系统试车就相当于一次不起飞的发射。此次试车在航天六院101所进行,试车过程中,长征十号火箭的三台发动机正常启动、稳定工作、定时关机,各项参数测试正常。

未来可用于载人登月和执行空间站任务

长征十号火箭为三级半火箭,是为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研制的新火箭。火箭总长92.5米,起飞重量约2189吨,起飞推力约2678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27吨,未来将可用于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和月面着陆器,此外,长征十号还设计了另一种无助推器构型,可执行空间站航天员及货物运输任务。

按照后续研制计划,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将于近期再次开展第二次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工作,对其他工况进行进一步的验证,为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两个型号 多种构型 承担不同任务

长征十号系列火箭未来将承担包括载人登月在内的许多重要任务,据了解,长征十号将包括两个型号,具有多种构型。来看总台央视记者的独家解读。

长征十号系列火箭包括登月版和近地版两个型号,登月版主要用于执行载人登月任务,近地版可用于执行近地空间站任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徐洪平:登月版主要是用于运送登月的着陆器以及载人飞船到奔月轨道,所以它本身有两种构型,就是一个是打着陆器的,一个是打载人飞船的。近地版目前集中研制的实际上也是两款,它主要是用于空间站工程后面的运营发展这个阶段,主要是送人、送货。

长征十号系列火箭最大直径5米,沿用了新一代运载火箭模块化设计的理念,登月版和近地版根据不同的任务需要,可以选取相应的模块,像“拼积木”一样进行组装,研制更高效、组合更灵活、性价比更高。

徐洪平:发射奔月轨道,它需要的运载能力可能是更大,所以我们登月版它是一个三级半的,所谓三级半就是一子级、二子级和三级,再加两个助推。那么在近地版研制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就把一子级作为一个它通用模块,二子级也做一个适应性的改制,这样一来,近地版就是一个二级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的火箭。

可重复使用 还拥有智慧大脑

作为新一代的载人运载火箭,长征十号系列火箭都“新”在哪?采用了哪些革命性的技术呢?

为了优化空间站运营阶段的运营成本,用于空间站任务的长征十号近地版火箭的一级火箭按照可重复使用进行了设计,它的主发动机已经完成了十余次的可重复使用试验,研制进展顺利。

徐洪平:近地版的一子级可重复使用方案,前期也经过了陆地的缩比验证试验,以及海上的缩比试验验证,我们也期望早日能够进入工程的验证阶段。我们走出我们自己一些创新的一些方法,而且该方法应该可以在未来其它型号的研制中间借鉴使用,后来还可以发展出一些商业版的近地版火箭。

为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长征十号系列火箭还拥有“智慧大脑”“智慧火箭”相关技术,会让火箭更加“聪明”。火箭在飞行过程中能够自主检测和排除故障,可以进一步提高任务的成功率。

徐洪平:那么我们在研制中间,把我们整个在研制中间可能想到的一些故障模式,在发生一些故障的时候,我们能够通过任务重规划,以及整个系统的重构来继续完成我们的既定任务。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推荐阅读
前5个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1.14万亿元信贷投放节奏更趋均衡

6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显示,5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91.93万亿元,同比增长8.4%,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基本匹配。5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48....

外观内饰升级新款五十铃mu-X官图发布

外观方面,新车前脸采用全新设计风格,椭圆形进气中网和两侧造型犀利的大灯组,搭配运动还下包围,让车头的攻击性更强。下包围的雾灯区域采用三角形熏黑装饰,两侧还配备了导流槽。新车提供两种外观...

6月15日10时起开展高招志愿填报模拟演练

6月14日,海南日报记者从省考试局获悉,为让广大考生熟悉网上志愿填报系统,掌握填报志愿的操作流程,该局于6月15日至17日组织开展志愿填报模拟演练。 省考试局提醒考生,要在第一阶段规...

5月M1同比下降4.2%,什么信号?最新解读

人民银行发布的5月金融数据显示,狭义货币供应量同比下降4.2%。 我国经济正处在经济转型关键时期,庞大的货币总量增长放缓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减少。作为衡量社会预期、观察货币...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天渠”里的中国治水故事,讲述六十余年的共享与

穿过漆黑的隧洞,眼前豁然开朗,仿佛跨越时空之门。我站在刀削斧劈般的绝壁之上,脚下云雾缭绕,每向前一步,都胆战心惊,生怕一不小心坠入深谷,不禁对当年的凿渠人肃然起敬。 这里,是贵州省毕...

猜您喜欢

Copyright (C) 1998- yan.cnccs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研网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网友交流,只供网交流所用、所有权归原权利人,如有关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告之,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邮箱:bgm1231@sina.com